《五感十築|宏國建設-五感十築 X GQ》珍惜的藝術|以「罕見」的珍惜之心,打拚出屹立一甲子的建設事業體:專訪宏國建設董事長林謝罕見
走過一甲子的宏國集團,是如何傳承的?當編輯將這個問題拋向宏國建設第三代姐弟林柏源、 林鈺芳、林柏賢,三人表示,一切得從阿嬤的「信念」說起。
於是,我們來到宏國大樓,外頭是台北敦化北路成排蓊鬱而搖曳的樹影,「阿嬤」──宏國建設董事長林謝罕見,伴隨溫煦陽光、邁著硬朗的步伐進入視線。
在艱辛的農業時代裡,學會珍惜與勤儉的課題
出生於 1930 年代的她年近九旬,問及是否有退休的打算,她元氣十足的答道「沒有。」隨後笑說:「因為我很雞婆,看到想做的事就會想去做。」習慣將自己處在忙碌和多工中,熱愛自由的她,凡事盡求親力親為,甚至還會打趣給自己安排行程的秘書「老了,無法度」──然而,她是真的很有「法度」,才能夠帶領宏國跨越一甲子──用的是她堅信的勤儉、良心與珍惜。
原來,林謝罕見的老家位於新北三芝,在那物資匱乏的時代,幸而家裡有田,得以種米、種菜和偶爾撿拾海邊的貝類得到溫飽。「我媽有什麼就醃什麼,家裡很常有豆豉、蔭冬瓜。」農業時代的艱辛,讓她養成了節儉的習慣,直至現在她也常在家裡醃東醃西。
林柏源、 林鈺芳、林柏賢觀察,阿嬤因為跟所有人一起苦過,所以她將信念立基在「勤儉」之上。「阿嬤說,人有起有落。面對起落時,要會判斷時機,哪時該衝,哪時要守,要學會判斷並且把持得住。就像是衝浪,要在海上等浪。不過最重要的是,永遠都要有那股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的信念。」
「我常教他們,真的不能急。」阿嬤在一旁點頭贊同。沒錯,她總是叮嚀:「一步一腳印,一定要踏實。不要貪,會走不穩。」貪與貧字僅撇捺之差,一步踏錯了,就有可能讓整個情況翻轉。
珍惜不等於吝嗇,而是將資源挹注至最有需要的地方
後來,她也經營雜貨店養豬、給人洗衣、賣米,從不偷斤減兩,「講信用」是她經營企業的信念,更是堅持。接下來,林謝罕見與丈夫林堉琪創立宏國、投入建設國民住宅,她記得那些創業的篳路藍縷,因此格外珍惜那些彼時投入青春一路走來的老員工們。「以前我內外都自己做,但當你請人來了,要來幫你完成一件事,當然要好好珍惜。」因此歲末宏國不辦尾牙,辦「圍爐」,也會請離職的老員工們回公司同樂,把同事們都當成家人一般對待。
林謝罕見的「珍惜」,也可以從她的消費習慣中窺見。一頓 5 位數的豪華大餐或一張商務艙的機票對企業大老闆應該是小蛋糕一塊,但林謝罕見可不這麼想,「上萬一頓飯可以讓好多人吃一個星期。」又說,「商務艙是會比經濟艙早到目的地嗎?」聽起來像是老一輩節省的觀點,然而阿嬤並非吝嗇,而是認為金錢與資源應該投注在最有意義的點上,而非單純追求個人享受。
因此,林謝罕見積極投入辦學,宏國德霖科技大學每年作育英才無數,更熱心公益,成立林堉琪先生紀念基金會,並與其兒林鴻道共創見賢思琪基金會,推動青少年服務學習及品德教育與開辦宏國福城校區,讓中老年人也能擁有快樂的學習園地。此外,她也為各類弱勢族群發聲,如早期清潔隊工作高風險卻無健保,她便發起募款,為其籌得突發事故慰問金來源;亦扶助脊椎損傷傷友,為他們打造「新生命之家」等義舉。今年,林謝罕見更因長期貢獻教育與熱心公益,獲頒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教授」頭銜,足為企業家善盡社會責任之典範。
世界瞬息萬變,只有阿嬤的信念不變
另一方面,近年宏國大力投入綠建築領域,也是出自對環境的珍惜之心。「我說要做很環保的事,她就說好。」第三代執行長林鈺芳回憶起當初如何說服林謝罕見往新方向發展,促成了宏國第一棟綠建築「罕見樓」的落成。
她表示,阿嬤很前衛,跟她談未來趨勢她都聽得進去。永遠記得剛開始要推行綠建築時,我們跟她說想要做「環保」的事,她便爽朗支持的樣子。對她而言,環保始於勤儉,而環保也是當代的主流思想。「順應而非盲從便有機會水漲船高」,這也是宏國集團得以傳承的心法之一。
於是,「罕見樓」做為宏國德霖科技大學的餐旅廚藝教學大樓,因涉及烹煮烘焙,用水用電量高,然而藉由建築自身通透設計引入大量自然光並與外頭綠意連結,巧妙避免了陽光直曬室內;導入自然通風引流,結合高效能空調設備等,減少照明與冷氣使用量,其能源效率優化可達 21%。這不僅與林謝罕見秉持的「節能減碳、開源節流」不謀而合,更呼應了她取之於社會,回饋予社會、「將福報代代相傳」的中心思想。
「什麼都在變,就阿嬤的信念不變。」林鈺芳將頭倚向林謝罕見,語氣充滿敬愛。正因為苦過,所以能同理他人的苦;正因歷經過貧窮,所以深知不能貪而要勤儉。20 世紀後半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富足的時代,但也因為欲望過度膨漲,造成各種不公平與過度榨取的情況,讓未來蒙上陰影。珍惜天所給予的,也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人事物,那麼福報將源源不絕──如此「老人家」的教條,現在看來卻是歷久彌新,「阿嬤」林謝罕見以身教傳承為宏國集團打下了既深且遠的地基,讓後代學會珍視夥伴與愛惜環境。那股深厚的「珍惜」之情不僅深深影響了子孫,更成為了宏國建設茁壯的養分。
文─翁于庭 採訪─杜祖業 攝影─林科呈 協力─蕭雅馨
「以十築為名, 創造豐富五感 、 充滿樂趣的生活提案」
《五感十築 X GQ》50好水之道 發行人─ 林柏源、 林鈺芳、林柏賢
「五感十築」代表「安心、好氧、好水、健康、沉靜、自然、舒適、友善、美學、珍惜」等十項建築標準,希望建築不只是建築,更能投射人們對風格的渴望。為了讓這些主張能被更多人所瞭解並擴散出去,宏國建設與GQ合作創立《五感十築》刊物,帶領讀者一步步走進屬於宏國建設無二的世界觀,了解每一項標準背後的價值觀,讓「十築」不只是十項建築標準,更是一種生活的方式。
延續創刊號「好水之道」,第二期主題是「珍惜」,面對如此抽象的主題,首先要去定義珍惜兩字指涉的範圍,珍惜的基礎點是心 裡對人事地物認定的價值與先後順序,每個人心中都有多把尺去衡量,在某個時機點以具體行為表現出是否達到珍惜的層次與珍惜的程度。以世俗價值而論,能得到珍惜的東西通常是稀有的,物以稀為貴,意思是昂貴的奢侈品才值得珍惜嗎?雖然標價是衡量事物價值的標準之一,但不該視為唯一的準則。延續創刊號架構,我們依然訂出5大主題,由總共50篇大大小小的文章組成,內容包含了旅行、飲食、古董、儀式、原料、物件等等,它們的珍貴、稀有自然的、人文的、物質的、也有精神面的,我們同時邀請幾位朋友分享,把握每一刻的陪伴、相處、確切地活在當下,過去的時間最終都成了回憶的一部分,當我們再想起時只覺得嘴角含笑,不會遺憾。
本文轉載自GQ:《五感十築 X GQ》珍惜的藝術|以「罕見」的珍惜之心,打拚出屹立一甲子的建設事業體:專訪宏國建設董事長林謝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