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
入口

 

Naturhus:一座能呼吸的家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你能想像嗎?
即使身處零下10度的北歐冬天,仍能在家中採收熟成的葡萄與無花果,Naturhus(自然之家)讓這一切成真。 

Naturhus是生態建築師Bengt Warne 在1970 年代的構想,當時越來越多建築師開始思考:是否還能繼續用「阻絕自然」的方式居住?
而Bengt Warne則做出大膽的回答,一種新型態住宅——Naturhus。其設計概念不只是「住的空間」,而是一個完整、具有生態性的「生活循環系統」。 


Rosenlund Naturhus玻璃屋的綠色循環:住宅 × 溫室 × 生態實驗場

自然之家將住宅創造出一個完整的生態循環。 (資料來源:Greenhouse living

考慮到氣候變遷的影響,住在玻璃屋裡聽起來可能很奇怪,但如果這實際上是未來永續的生活方式,並能應對日益極端的氣候呢? 

位於瑞典南部的Rosenlund Naturhus便是受到自然之家概念啟發的作品。 

不同於一般綠建築僅強調節能設備或環保建材,Rosenlund Naturhus是一整個封閉但自足的自然生態系統。建築外圍是一座大型玻璃溫室,將住宅完整包覆其中。這層玻璃不只是外殼,更是天然的恆溫環境——冬天透過太陽能板儲存熱能,減少對外部能源的依賴;夏天則透過自然通風設計與室內植物遮蔭降低悶熱。它將住宅包覆在大型玻璃溫室中,創造出一個完整的生態循環,但它的永續智慧不止於此,住宅內部的日常用水,會流經植物與微生物層層過濾淨化,建築設有循環水系統,更能將污水轉化為養分,滋養屋內種植的果樹與蔬菜。即使是在嚴寒的北歐冬季,屋主依然可以從自家花園中,摘取新鮮食材如葡萄、番茄與無花果。 

這是一種把人類起居與自然循環緊密連結的設計,證明建築可以成為自然的一部分,而非與自然對立。 


居住的品質,來自日常的選擇

在自然之家中,居民即使面對嚴寒冬季,依然能收穫葡萄、番茄與無花果。 (資料來源:Tailor made arkitekter

在Rosenlund Naturhus中,一年四季皆可以欣賞到壯麗的田野景觀,與自然完美融合,感受四季變化。
即使面對嚴寒冬季,依然可以採收葡萄、番茄與無花果,讓建築順應四季、融合自然能量,成為能調節、能共感的有機場域,讓光線、空氣、水與植物在日常中流轉,營造自然流動的生活氛圍。
這種「全年豐收」的體驗,不只是物質上的滿足,更是一種與自然共處的生活態度:每一次呼吸、每一滴水、每一次清潔與排放,都被納入整體系統思考,這樣的建築不再與自然對立,而是回饋自然的循環,在共生中找到平衡。每一株植物、每一份光熱,也不再只是裝飾,而是與居住者共同創造生命韻律的夥伴。 

與其說這是一棟房子,更像是一種「重新理解人與環境關係」的教育空間,居民不再是自然的消耗者,而是與土地共融的共創者。 


十築自然 × 人與自然共融的實踐

當建築能引入陽光、空氣與水,並與土地形成循環,它便不再只是空間,而是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 (資料來源:CERES Greenhouse Solutions

Naturhus 的精神,正是五感十築所推動的 #十築自然 理念:建築不只是遮風避雨的空間,而是讓人類五感重新連結自然的媒介。
當建築能引入陽光、空氣與水,並與土地形成循環,它便不再只是空間,而是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以宏國大道城為例,為確保居住者可以享有自然舒適的居住空間,建築周邊種植多種植物,如茄苳、山櫻花、香楓等88棵喬木,回應了五感十築的品牌堅持,也希冀能讓居住者以最舒服的姿態,享受自然為我們帶來的正向回饋。 

這份「十築自然」的價值,也提醒我們,每一個日常選擇都能改變未來居住環境,讓住宅成為人與自然共融的實踐。 


想了解更多五感十築如何透過「十築自然」讓建築成為人與自然共融的空間? ? 

歡迎閱讀「十築自然」的完整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