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
入口

 

與水共生:荷蘭的永續精神起點:大阪世博荷蘭館

三分之一國土低於海平面,卻是全球最宜居國家之一——這是荷蘭的奇蹟,也是歷史累積的智慧。
數百年來,荷蘭人為了與水共存,築堤抗洪、開鑿運河,發展出獨特的合作精神。
這份「共同點」,來自對水的敬畏,更催生出從防洪到能源創新的永續思維。2025年大阪世界博覽會荷蘭館,正是這份與水共舞的智慧演繹。  

以水,串聯人文與未來


每位進場參觀者,都能拿到「個人光球」,透過光球和展區互動,體驗永續。 (資料來源:expo2025

本次荷蘭館以「共同點」(Common Ground)為主題,讓水成為穿越歷史、人文與未來的載體,向參觀者展現屬於全球永續的嶄新想像。
展館中央的光球,如同從水面升起的太陽,象徵發展清潔能源的無限可能。每位進場參觀者,都能拿到「個人光球」,作為啟動互動裝置的「充電」道具,象徵著從水與永續中,獲得啟發與行動的力量。
荷蘭館旨在打造一個開放的空間,讓人們相聚、相互學習、相互啟發,為了創造健康幸福的社會,人們需要攜手合作,匯集大家的觀點、理念和專業知識,並透過光球互動設計,讓參觀者可以匯聚力量,一同開啟體驗,讓每個人從展館走出時,都能帶著屬於自己「參與循環流程」的回憶。 

同水流循環的建材銀行 


荷蘭館像是一座「材料銀行」:就像水不會停止流動,建材也能在不同場域不斷延續生命。 (資料來源:expo2025

荷蘭館的「水流」理念,同樣展現在循環設計中。
整座展館的結構,都為「可拆卸再利用」而生,所有材料皆於Madaster平台註冊材料護照系統,確保每個建材在未來,都可回收、可追溯、可再利用。
荷蘭館也將循環經濟具體化,參觀者可以透過館內QR Code,學習建築中的材料來源與再利用方式。
這讓展館像是一座「材料銀行」:就像水不會停止流動,建材也能在不同場域中,不斷延續生命。  

以創新科技,珍惜資源


屋頂特殊設計,讓自然光在建築內自由流動。 (資料來源:expo2025

除了設計師大量使用可回收建材,屋頂也不再只有單純的遮蔽功能,而是被設計成一片能量的田野:雨水被完整收集後再次利用,太陽能板則源源不斷地轉化光能,讓整座建築成為自給自足的能量場域。
館內的植栽,帶來一種綠意的呼吸感。當你穿梭其中,能感受到葉片在空氣裡釋放的微涼氣息,提醒我們建築與自然本就該共生。
屋頂的鏡面設計則將自然光引入,讓室內在白天降低人工照明,空間因此更明亮、更節能。 


更令人驚喜的是,荷蘭館將「智慧」藏進日常:透過感測科技,能依據人流與天氣的變化,自動調節光線與溫度。
你甚至會覺得,這座建築在照顧你,像一個懂得分寸的朋友,讓舒適與節能同時並存。 

如同荷蘭人將對水的理解,從治水延伸到清潔能源的轉化智慧,五感十築同樣敬重水的循環:從珍惜資源,到回收與使用,每一滴水都應該潔淨、安全、不浪費,成就真正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活方式。這不只是環保的展演,而是一次對未來生活的提案。
它讓我們看見,當科技遇上自然,建築就能轉化為一種珍惜資源、擁抱環境的永續實踐。
這份精神,也正是五感十築不斷推動的理念:讓建築成為與自然共生的容器,讓生活回歸感官的平衡。 


想了解更多五感十築如何從水資源出發,並在設計中實踐資源循環與珍惜? 

歡迎閱讀「十築珍惜」完整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