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乘風破浪的歷史:大阪世博巴林館
2025年大阪世界博覽會上,位於波斯灣西岸的巴林(Bahrain),以「連結海洋」( Connecting Seas )為主題,打造一座如同阿拉伯傳統達烏帆船(Dhow)的展館,體現巴林作為海上樞紐的歷史地位,東西方貿易、文化和思想在此交流。這座展館由建築師Lina Ghotmeh設計,其結合文化記憶、永續思維與氣候智慧,展現「從記憶出發、為未來而建」的空間哲學。
3000塊木構運用 x 零混凝土的結構設計
展館造型借鑒傳統達烏船,重現船樑的視覺效果。(資料來源:Lina Ghotmeh Architecture)
整座展館,以約3,000塊木材組構而成,捨棄傳統建築對混凝土的依賴,無需黏合劑並以精準的接合工法建構,
讓展館於展後能夠完整拆卸、回收再利用,不只在材質上回應永續,也在建築結構中,實踐循環建築的可能。
開放設計 × 沿海涼風 × 膜牆濾光
透過膜牆與相鄰空間區隔,讓人聯想到傳統單桅帆船的風帆。(資料來源:Lina Ghotmeh Architecture)
巴林館的建築邏輯,也進一步回應氣候,展館採開放式設計,讓整體建築與自然風連結。
由於展館位於大阪海濱地區,建築設計可以順勢導入沿岸海風,使內部達成被動降溫的效果,此設計讓建築不再是密閉空間。
搭配半透明膜牆,溫柔過濾日光進入空間,光線和空氣自由流動,降低人工照明系統的依賴。
身在建築中,觸摸和嗅聞每一項物件,讓人沉浸體驗巴林「乘海風而行」的歷史與文化。
這座展館所傳達的,不僅是對材料的珍惜,更是一種永續價值的實踐。
正如五感十築強調的「十築珍惜」,我們相信每一座建築,都不該是資源的終點,而是人與自然共好的起點。